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0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857篇
林业   544篇
农学   557篇
基础科学   485篇
  1065篇
综合类   4670篇
农作物   495篇
水产渔业   386篇
畜牧兽医   1854篇
园艺   765篇
植物保护   50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576篇
  2021年   518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868篇
  2010年   816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720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沟垄二元覆盖对渭北旱塬区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  侯贤清  贾志宽 《土壤学报》2017,54(5):1259-1268
探讨沟垄二元覆盖对旱地土壤肥力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对完善半湿润区作物微集水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07—2011年在渭北旱塬进行5年定位试验,设置垄上覆地膜,沟内分别覆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玉米秸秆、液体地膜和沟不覆盖等不同沟垄覆盖模式,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结果表明,2011年春玉米收获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与2007年试验处理前相比,沟垄二元覆盖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而垄覆地膜+沟不覆盖和传统平作处理有所下降。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0~20 cm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而其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20~60 cm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各沟垄二元覆盖处理均略高于对照。各沟垄覆盖处理表层(0~20 cm)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增加,且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和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处理次之。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增产41.1%、42.1%、39.3%,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8.0%、39.6%、37.0%。在渭北旱塬区进行沟垄二元覆盖对提高土壤肥力、酶活性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提高作用,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佳,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次之。可见,垄覆地膜沟覆地膜、生物降解膜或秸秆的沟垄全覆盖种植在渭北旱塬雨养农业区春玉米生产栽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陕北黄土区切沟内陷穴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北黄土区六道沟流域切沟内陷穴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陷穴的发育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陷穴主要形态类型有浅碟形、漏斗形、竖井状以及葫芦状,其断面形态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陷穴形态规模相对偏小,处于成熟期的比例达72.8%;陷穴长轴、短轴和深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长轴和短轴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陷穴主要发育位置为沟道中上游及支沟沟头处,多与黄土桥和跌水相伴而生;切沟为陷穴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条件,陷穴亦可促进切沟进一步发展。上述结果完善了切沟内陷穴的发生发育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深入认识陷穴侵蚀机理,进一步研究陷穴侵蚀状况、陷穴与切沟发育关系以及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接受外文赠书是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来源。此文阐述了国家图书馆2008年—2016年西文图书赠书的主要来源,通过梳理国家图书馆西文采访组西文图书捐赠工作的现状,分析图书捐赠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与优化图书馆赠书业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4.
大冶龙角山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来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大冶龙角山矿区某溪流段沿岸农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分布情况,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提取并测定土壤中Mn、Cu、Zn、Pb、Cr、Ni和Cd 7种重金属的形态与含量,并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土壤Fe和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重金属在大部分取样点总含量均超出湖北省土壤背景值;Cu和Cd总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限值,Zn、Pb、Cr和Ni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Mn、Cu、Zn、Pb、Ni和Cd均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Pb、Cr和Cd存在一定比例的可交换态。矿山矿石组分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且Mn、Cu、Zn、Pb和Cd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以及总含量的分布均与土壤Fe和S含量分布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硫化物矿物开采引发了重金属Mn、Cu、Pb、Zn和Cd在该矿区农田土壤中的累积与污染。  相似文献   
995.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996.
杉木根系对不同磷斑块浓度与异质分布的阶段性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杉木根系在异质供磷(P)条件下的觅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探讨磷斑块的浓度与其异质分布对杉木根系觅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的半同胞杉木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异质供磷装置,设置KH2PO4 0 mg/kg(缺磷,P0)、4 mg/kg(低磷,P4)、16 mg/kg(正常供磷,P16)和30 mg/kg(高磷,P30)4个磷浓度斑块,将其按照不同顺序垂直排列构建异质供磷处理。在生长50、100、150 d时,进行3次破坏性取样,测定不同阶段不同异质供磷处理下杉木根系形态、生物量及觅磷效率的变化,进行杉木根系生长及觅磷行为的动态观测。【结果】杉木根系表现出阶段性的觅磷策略: 1)当杉木根系处于表层缺磷或低磷斑块时,通过根系的增生向供磷量更高的斑块觅磷,根系增生促进了缺磷或低磷斑块根系的干物质积累,但其根系含磷量较低; 至处理中期,表层缺磷处理的根系从缺磷斑块生长至低磷斑块后,杉木根系受低磷胁迫持续大量增生; 而当表层低磷处理的根系从低磷斑块生长至高磷斑块后,根系在高磷斑块内大量增生,且促进了根系磷养分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 处理末期,当高磷斑块置于最底层时,其斑块内的根系生长量、 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明显较大。2)当杉木根系处在表层高磷斑块时,根系初期仅在供磷量较高的表层生长,其根系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但其根系含磷量却显著大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 处理中期及末期,表层的根系生长量、 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次,且表层充足供磷处理的根系向地生长速度最快。【结论】异质供磷条件下,当杉木根系处在缺磷或低磷斑块时,主要通过根系的大量增生来寻觅磷养分; 当杉木根系处在高磷斑块时,在初期致力于斑块磷养分的吸收之后,表层根系大量增生,且根系的磷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显著大于其他层次,同时提高根系向地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97.
氮肥深追可提高玉米对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15N示踪技术,探索不同追氮方式下玉米植株各组织器官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情况,为指导寒地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试验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N0)、浅追施一次(S1)、深追施一次(D1)和深追施二次(D2)4个处理。分析了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以及肥料贡献和残留。 【结果】 氮肥深追施处理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浅追,深追二次又显著高于一次(P < 0.05);除茎外,深追二次玉米各器官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 < 0.05);氮肥深追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量高于浅追,除茎和轴差异不显著外,根、叶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P < 0.05);深追处理15N标记氮素含量显著高于浅追(P < 0.05),除穗轴外,其它器官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氮素深追15N在玉米根和籽粒分配率高于浅追,在叶和轴内的分配率相反;深追一次15N在茎中的分配率高于浅追,深追二次则低于浅追。氮肥深追与浅追相比,氮素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6.0%和14.1%(P < 0.05);氮肥深追二次与一次相比差异也显著(P < 0.05);土壤15N残留率深追二次和一次处理分别比浅追一次降低2.1%(P < 0.05)和1.2%,氮素损失率分别减少了23.9%和12.9%(P < 0.05),肥料氮素贡献率深追二次和一次分别提高了3.6%(P < 0.05)和0.6%。 【结论】 氮肥深追可有效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残留率,提高氮肥的贡献率,且氮肥深追二次好于一次深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无核白葡萄适宜的栽培架式,提高其产量及果实品质.[方法]测定水平棚架和两种小棚架3个处理,无核白葡萄叶幕不同部位光合有效辐射、温湿度、叶面积指数差异及果实品质及产量,分析不同架式无核白葡萄的叶幕微气候及产量品质差异.[结果]水平棚架叶幕内部各部位微环境较均匀、PAR及温度高,但是LAI低,产量较低,果实总糖含量高,VC含量高;小棚架Ⅱ叶幕内部PAR及温度较低、湿度较高,尤其架中及架根部位较为明显,果实总糖含量较低,硬度大;小棚架Ⅰ叶幕受光时间长且受光面积相对大,叶幕内部温度及湿度相对较适宜无核白生长,且整体果实品质相对较好,产量较高,但架中部位果实品质略低.[结论]栽植密度大且存在微小仰角的小棚架Ⅰ,较适宜吐鲁番地区无核白葡萄的栽培.  相似文献   
999.
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是共和盆地沙丘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剖面法比较了2种锦鸡儿10年生人工林的不同级别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种锦鸡儿均为深根系植物,深度达到1 m。中间锦鸡儿的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60 cm。其中,粗根、中根和细根分别主要分布在0~30、0~60 cm和0~60 cm。然而,它的3个不同径级根系的长度分别主要分布在0~30、0~50 cm和0~60 cm。柠条锦鸡儿的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90 cm。其中,粗根、中根和细根分别主要分布在0~60、0~60 cm和0~90 cm。然而,它的3个不同径级根系的长度分别主要分布在0~60、0~60 cm和0~70 cm。因此,中间锦鸡儿的根系相对较浅,适宜吸收降雨补充的浅层和中层土壤水分。柠条锦鸡儿的根系向更深的土壤中生长,吸收深层土壤水分。这反映了2种锦鸡儿对高寒沙地半干旱气候的适应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盐胁迫对4个桑树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漫丽    李娜    李季生    宋永学    王晖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96-101
以冀桑1号、冀桑2号、物45、铁把4个桑树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0.0%(CK)、0.2%、0.3%和0.4%的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桑树品种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明确其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递增,4个品种的叶片细胞膜透性迅速增加,其中铁把在各处理下的值最低且增加最慢;各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NaCl含量为0.2%或0.3%时达到峰值;各品种的叶片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知4个桑树品种均能在一定盐胁迫范围内通过自身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有效降低活性氧的伤害,各项指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品种间差异显著。综合比较得出,4个桑树品种抗盐能力强弱为铁把>冀桑2号>物45>冀桑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